【記者林政良/高雄報導】根據去(112)年警政署統計顯示「愛情詐騙」已進入詐欺排行榜前五大,網路交友造成的傷害除了金錢上損失,更可怕的是數位性暴力事件攀升,包括私密照片外流、性騷擾以及性勒索等都是可能伴隨出現的犯罪類型,兒福聯盟針對「兒少網路使用」調查指出,1.2萬名兒少中有10%的學生曾收過同學或朋友被外洩的裸照,衛福部的統計也顯示網友遭受性侵的情況受害者年齡介於12至18歲之間,以國、高中生居多,少年警察隊隊長陳仁正為協助大家移除戀愛腦模式,於113年4月1日親自到教育廣播電台分享實際案例,讓民眾清醒理智大腦上線,清除當局者迷的愛情幻想。
在這個對青少年來說現實難交友,網路真朋友的年代,社群媒體、線上遊戲還有交友軟體已成為青少年交友主要途徑,少年朋友在現實中遇到挫折,往往選擇上網尋求慰藉,有心人士看準這點利用網路交友軟體創造一個令人安心、羨慕的基本人設,用無微不至的言語關心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後,接著便以各式各樣的理由要求金錢或是以愛我就要互相坦承索要私密照,更可怕的是利用AI變臉修圖,將被害者的臉蛋移花接木成裸照以此恐嚇威脅,青少年因為社會經驗不足遇到這類狀況常會因害怕而被迫妥協,陳隊長特地藉由與教育廣播電台合作,溫柔而堅定地叮囑青少年熟記國民健康署網路交友4原則「避開地雷」遇到不適當的聊天對話快點封鎖、「用心察覺」配合搜尋功能查看對方資訊、「保護自己」千萬不單獨碰面、並且一定要約在人多、熱鬧的地方、「走為上策」一旦發現不對勁,趕快離開現場。
以愛情為名在虛實空間裡重複上演的詐騙,就像是掠食者,一步步靠近他們的目標,讓對方保持順從、信任和服從命令,最後再張起大口吞下,經研究分析發現愛情詐騙慣用「養、套、殺」手法,鑽科技漏洞、掌握人性,以建立信任、無條件的關懷、給予浪漫愛情幻覺先把被害者圈進以愛為名編織的謊言情網,再趁其卸下心防時發動柔情攻勢,讓孤單寂寞需要愛的民眾主動付出,殊不知一切都是真心換絕情,愛情、口袋兩頭空,愛情詐騙受害者通常損失的不只有金錢,更常因交出銀行帳戶而成為洗錢被告。